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淫審.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淫審. Show all posts

25 July 2007

乾脆廢掉影視淫審處


影視處製國際笑話,今回已不是第一遭。十二年前的《新人》和《大衛》事件,早成經典案例,收入大學文化和傳播研究的反面教材。但十多年來,淫審制度毫無寸進,審查人員水平低劣,主事官員死不悔改,淫審標準兒戲隨意,不但沒有與時俱進,而是越演越劣。

今次鬧出法國名畫《賽姬接受丘比特的初吻》的風波,絕非偶然,而是錯漏百出的淫審制度必然出現的結果。首先,負責把關的審查人員僵化守舊,水平低劣,以非常教條的規則作為審查標準。凡出現裸體,不問情節背景,必然以有色眼鏡看待,如出現乳房器官等露點畫面,幾乎是寧枉毋縱,寧可殺錯一千,不能放過一個。如審查人員稍稍認識世界藝術史,知道古典繪畫雕塑,以男女裸體為題材的不知凡幾。亞洲國家如印度和日本,性愛春宮,已成一種專門學問,有着深厚的歷史人文和學術研究價值。現代藝術,裸體不必然是色情,即使色情也可以是藝術。只用一把機械教條的規尺量度,當然無法理解箇中學問。


即使他們對藝術全然無知,也不要緊,看見一幅類似男女裸體的作品,先別下結論認定此為不雅淫褻,開放包容一點,向有學問的人請教,知道搞錯了,誠心認錯,從錯誤中學習,不會一下子全懂,也可以領悟其中一二。但影視處由上到下,自以為是,剛愎自用,從不認錯。

十二年前把《大衛》拿到淫審處評為二級,已被法庭斥責「不可理喻」;十二年後,這種不可理喻的惡劣態度,至今絲毫未變。影視處是典型官僚部門,最怕有人投訴。無論是維園阿伯,還是性潔癖道德主義者,凡有投訴,無論理據是多麼脆弱無聊白癡反智,機器必然開動,左審右查,無事都搞到一身蟻。這種機制,被一幫投訴專業戶有機可乘,盡用濫用有關漏洞,而影視處又不嚴密把關,動輒交予審查評級,港台《鏗鏘集》、《中大學生報》相繼被推上刑場,都是這種劣質制度下的犧牲品。書本撤架,影片刪剪,不是商業損失那麼簡單,而是窒礙創作、言論、表達、學術自由的問題,影視處的粗疏紕漏,影響非同小可,不是隨便一句「還有改善空間」,就可輕輕放過。不如乾脆把反智的影視淫審兩處廢掉,從頭設計一個較為合理的機制,不然,審淫制度一天不改,國際笑話陸續有來。

蘋果日報 2007-07-25

影視處要考基準試

影視處的前線審查人員,究竟是什麼人?有什麼學歷?受什麼訓練?有什麼資格擔任如此重要的文化道德審查工作?

我所以這樣問,因為影視處政策水平一向低落,除制度和標準存在極度嚴重的紕漏外,負責把關審查人員的質素,是一而再、再而三自我炮製國際笑話的關鍵。例如他們看到一幅裸體畫,女的露出乳房,男的沒穿褲子,長着一對強壯的翅膀。審查員會知道,這男的是希臘神話裏的丘比特,女的叫賽姬,說着的是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嗎?審查員還會知道,作畫的是著名的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熱拉爾,以繪畫神話題材和王族肖像聞名嗎?審查員是否知道,這幅《賽姬接受丘比特的初吻》,距今已超過二百年,作品收藏在羅浮宮,是膾炙人口的作品嗎?

影視處的審查人員水平低,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足夠知識做這樣重要的審查工作。即使無知也不要緊,虛心點,請教人家書商老闆,問問這幅畫作的來頭出處,回去翻翻資料,讀讀書,再決定是否查禁。但他們卻偏偏沒有這樣做,一見到乳房陽具,就腎上腺素狂飈,以本能反應警告人家可能犯禁,要人抽起不賣。後來見傳媒洶湧,勢色不對,才改變初衷,收回禁令。

影視處的那位女處長死撑員工沒有過失,但有改善空間,這是典型的AO 廢話。她還說,員工若有疑難,可尋求上司指示,甚至可用電子設備,要求協助。

按影視處過往的業積,上司的水平,能好得了多少嗎?十二年前,有人投訴《新人》和《大衛》,都先經影視處把關,由上司反覆研究,才提交淫審處定奪,最後都被裁定二級不雅。上司的水平有多高,港人不是早已見識過嗎?

當前急務,不是改善什麼溝通機制,而是整個影視處,由處長到各級員工,接受文化藝術再培訓,由ABC 講起,教他們裸體不一定色情,色情也可以是藝術,基準試及格才可重回崗位。不然,笑話會陸續有來。

明報 2007-07-25

22 July 2007

把性潔癖道德教育進行到底!




銅鑼灣鬧市時代廣場露天擺設阿當夏娃雕像,陽具乳房,無遮無掩,已經夠放肆了,性道德潔癖投訴專業戶,再乘扶手電梯,進入大堂,仔細再看黃永玉的四幅裸女畫作,肯定會氣得面色蒼白,口唇發紫,心血不夠的,說不定會暈倒當場,不省人事。

四幅裸女, 並排在一起, 有蹺起屁股的《黑女》,引人遐想;有卧在花叢中的全裸女人,露出乳房,張開雙腿,私處僅被幾棵小草掩蓋,若隱若現,姿態撩人;還有一幅裸女,搔首弄姿,旁邊有一隻貓,意有所指;最離譜是題為《癢》的一幅,裸女蹲着,手搔背脊,不知為何有一隻七彩繽紛的蜥蜴,對着女人的部位,蓄勢待發,有所行動,想得更遠一點,不擺明是有什麼人獸之間的不倫行為嗎?

據淫審處網頁所載,該處「有權評定物品類別,為社會詮釋淫褻及不雅的含義。包括任何暴力、腐化或引起厭惡情緒的物品均被視為不雅」。網頁又稱,評定物品類別時,須考慮「社會上合理的人普遍接受的道德、禮儀及言行標準」; 「如屬公開展示的事物,則須考慮展示地點及相當可能觀看該事物的人屬哪一類別或年齡組別」等等。BINGO!黃永玉的藝術展覽,全部都踏中了淫審處規定的界線。

時代廣場是銅鑼灣重點購物中心,三歲到八十歲都可以隨時進入,時值暑假,更是年輕人聚集聖地。

入內購物,冷不提防偌大的裸女突然在面前出現,媽媽來不及掩着未成年兒子的眼晴,污染了他們的稚嫩的心智和靈魂,日後做出越軌行為,毁了他們的一生,你黃永玉和主辦當局,能負責嗎?

性道德潔癖機構,受政府贊助,為學生舉辦訓練班,教寫投訴信,指斥違反道德的事物,以免荼毒年輕人。這批道德偵察兵,今回大派用場了,在八月一日展期結束前,到場蒐證,年輕學生訓練有素,寫投訴信更是輕車熟路,既是教育,也可實習。不要遲疑,趕快行動,把性潔癖道德教育進行到底!

明報 2007-07-22

19 July 2007

投訴黃永玉




銅鑼灣鬧市的時代廣場,出現一對用青銅製成的雕像,比真人高大,男的叫亞當,赤身露體,手裏拿着咬了一口的禁果,那碩大無比的陽具,傲視着熙來攘往的遊人。女的叫夏娃,一絲不掛,把玩着昂首吐舌的罪惡之蛇,一對大如炮彈的奶子,肆無忌憚,誘惑着人們貪婪的眼晴。

雕像的作者,是自稱湘西刁民的黃永玉。我認為,有性道德潔癖的衛道之士,萬萬不要遲疑,第一時間到淫審處投訴。團體預先制訂的一人一信,我放棄了版權,請抄襲以下理由:

《聖經》記載,上帝根據自己的形象造了亞當夏娃,在伊甸園過着幸福生活,但他們受了誘惑吃了禁果後,出現羞恥之心,要用樹葉什麼的遮掩着自己重要的器官。在時代廣場擺放的亞當夏娃,明明吃了禁果,但仍是毫無廉恥赤裸着身體。黃永玉這種作法,與《聖經》這部源遠流長的文學作品所載的事實明顯不符,有理由相信,湘西刁民有意賣弄色情之嫌,當然非投訴不可。

十二年前,有一個名為《新人》的全裸雕像,也是擺在鬧市商業大樓,那呈半勃起狀的陽具,使一個偶然經過的路人甲感到暈眩不安,投訴淫審處,結果被評二級不雅。文藝復興時期的《大衛》,有人用作廣告登在報紙,也因為露出陽具,被一名「社會上合理的人」投訴,亦被評為二級。亞當的陽具,巨大顯眼,把新人和大衛都比下去。根據十二年前的淫審處的判決先例,如果投訴亞當夏娃,沒理由不成立。

雕像放在鬧市,遊人沒有心理準備會在商場中看到纖毫畢現的裸體,萬一抵受不住,心臟病發,可大可小。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或心智未成熟的中年漢,看到亞當夏娃的模樣,刺激原始本能,衝破道德底線,有樣學樣,也在鬧市展露自己的天賦本錢,真的不堪設想。

快到淫審處投訴,把這傷風敗德的赤裸雕像移走,或至少要他們穿回內褲戴上胸圍,以免對早已腐敗的社會風氣火上加油。

明報 2007-07-19

30 May 2007

淫審條例掀起串串心寒

《明報》星期日副刊被淫審處評為二級不雅,我沒有每篇細讀,出事的第二天,打開電腦,用訂戶才可使用的香港最大付費電子剪報系統,搜尋這幾篇文章的內容,看看為何犯禁。輸入關鍵詞,再按搜尋鍵,甚麼都沒有找着,只在搜尋結果中列出「missing document」,文件失蹤了,再按下去,是一堆難明的術語,我要找的東西都找不到。我以為只是技術故障,再過一天,再找。今趟,也是甚麼都找不着,連「missing document」兩個字都沒有了,犯禁的幾篇文章,無聲無息地抹掉了,沒有遺下一絲一毫的痕迹,彷彿甚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

越想越心寒,這不是典型極權國家的做法嗎?奧威爾《一九八四》的「真理部」,不是有近似的情節嗎?東歐、前蘇聯和我們親愛的祖國,這種家常便飯嗎的現象,今天竟然一聲不響,在我們這個國際大都會出現了。

有人說,何需急於為二十三條立法,一條淫審條例的威力,比二十三條已不知強多少倍了。淫審處將某刊物某文章或某圖片列為不雅,不服上訴,當事人在其刊物中不作評論,為怕給人口實,把網上有關文章抽起,尚可理解。但網上剪報公司,作用其實就是圖書館,竟然也怕受牽連而把有關內容自動自覺的全部刪掉,一條不留,這種因害怕而過份的自我設限,自動噤聲,惟恐出事而把安全系數提到最高,這就是白色恐怖的第一步。


試想想,如果學生要做近期淫審爭議的專題研究,又沒有留起有關剪報,想看原文,只能靠學校訂購的電子剪報服務,剪報公司把有關文章早早閹掉,連原文都未看過,學生無法判斷,只能一犬吠影百犬吠聲,靠二手傳播做基礎來表態,這不是與新中國歷次政治運動一樣,被打為毒草的文章或思想不准傳播,只能靠官方口徑來批判,愚民之效果,何其相似。

能怪電子剪報公司嗎?淫審條例的威力,的確也是無遠弗屆,印刷媒體沒有警告字眼公開予未成年者,固然可以罰款坐牢,條例對網上傳播也有同樣效力,公司管理層都是保守一族,現在成人討論區的超連結也以發佈色情資訊入罪,他們敢冒險以身試法嗎?縱使可以用電腦技術提醒十八歲以上才可進入瀏覽,為穩陣計,索性徹底刪掉算了。

可幸的是,香港還有數以萬計的網誌博客和討論區,他們第一時間把有關文章上載到自己的網頁上,供人參考,方便討論,正因為他們,我才有機會閱讀到有關爭議文章的原文。嚴格來說,他們是要冒一定風險的,若白色恐怖蔓延擴散,網誌博客不再堅持,被評為二級毒草的文章內容,就會一夜之間消失殆盡。互聯網的朋友,一定要堅持住,否則白色恐怖真會找上門來。


蘋果日報 2007-05-30

23 May 2007

淫審處的無聊標準


影視處拒絕將《聖經》提交淫審處評級,本來決定正確,但理由卻全無說服力。影視處指「《聖經》是源遠流長的宗教文獻或文學作品,並沒有違反一般合理社會人士普遍接受的道德禮教標準」。影視處是否越俎代庖,僭竊了淫審處的權力,這一筆暫且放下不表,但以「源遠流長」作為不送審的理由,已經荒謬可笑。

《大衛》雕像創作於文藝復興時期,歷史逾500 年,是源遠流長的藝術作品,但以雕像印成的廣告卻被評為二級不雅。年前一批古代性愛用品來港展出,其中源遠流長、有歷史和學術研究價值的春宮圖亦被評不雅。《聖經》因「源遠流長」就可豁免送審,但同樣是源遠流長的《大衛》和春宮圖卻被評為二級,影視處淫審處邏輯犯駁的雙重標準,連自己也說服不了。如果官員仍然龜縮,不肯對外解釋清楚,報復性投訴,就會沒完沒了。

回教《可蘭經》、奇書《金瓶梅》、《格林童話》、莎士比亞經典,以至《美女與野獸》等文獻和作品被投訴,明顯有報復成分,是希望突顯審查制度的荒謬與不公。這些作品的殘酷暴力、淫亂性愛、近親亂倫、人獸戀情等描述,露骨大膽,比《中大學生報》「情色版」誇張得多,用淫審處的標準,可列為三級淫褻而被禁。但為何影視處卻輕輕帶過,統統不予送檢?

王永平局長認為有人濫用投訴機制。「哪些可能是淫褻,可能是不雅,大家也是正常人,大家也有常理,大家可判斷,故此不要把這些惡作劇或無聊的事情向影視處投訴。」年前投訴《大衛》、《新人》這些藝術作品,不也是很無聊?不也是濫用投訴機制嗎?為何影視處卻不嚴守關卡,提交審查,最後評為二級,自我炮製出一個國際級笑話?

今天,投訴《星期日明報》「轉載」「情色版」問卷不也是很無聊嗎?但影視處也毫不猶豫地轉到淫審處審查評級。王永平局長,你都是正常人,你能夠把你的無聊標準,講清楚,說明白嗎?
 
明報 2007-05-23

20 May 2007

《大衛》也「不雅」


不只《新人》,連《大衛》都不能倖免。也是十二年前,一個藝術品經銷商在一份本地英文報章刊發了一個廣告,廣告以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為賣點,宣傳藝術品減價。

刊出的《大衛》像由大腿到頭部,正面全裸,當然看到男人的陽具。淫褻物品審裁處評為二級不雅。因為閉門聆訊,法例亦無規定要公布裁決理由,市民除了嘩然與愕然,剩下的,只能無言。
如果不是報章提出上訴,我們無法了解審裁員們為何認為《大衛》「不雅」。審裁處提交的理據是:圖像是全裸男性,赤裸陽具;違反「社會上合理的人普遍接受的道德、禮儀及言行標準」;即使中學教課書也有此圖像,亦不表示這非有傷風化;圖像不宜在報紙出現。

如此理據,竟然真的敢拿出來現於人前,真的佩服他們的勇氣。赤裸男人當然有陽具,難道要隱去不成?審裁員真的是「社會上合理的人」嗎?一個reasonable man會認為這陽具不雅嗎?如果教科書也有傷風化,要包膠袋印上警告字眼嗎?圖像不宜在報紙出現,那究竟應該放在哪裏?
這些理據當然不值一駁,高等法院認為審裁處結論不合理,錯誤理解法律觀點,下令按照法院的法律觀點重新聆訊。

翻出這批陳年舊事,只想說明審裁處的水平低落、標準僵化、制度偏差,才會常常鬧出笑話,甚至貽笑國際。每宗案件,先抽出兩名審裁員,再加上裁判官一共三人,以多數決。若抽出視野廣闊寬鬆包容的審裁員,就像買中六合彩般,輕易過關。若是道德原教旨主義者,一定難逃刑責。
今回《中大學生報》「情色版」被評為「不雅」,但有另一些審裁員亦公開指判決毫不合理,「情色版」只應列為一級,可見審裁員的標準,是如何千差萬別。

現在有人發起向審裁處投訴《聖經》有亂倫、暴力和露骨的性描寫,應列為不雅,這明顯是反斗之作。但存在經年的這種審裁制度一天不改,爭論將會無日無之。

明報 2007-05-20

17 May 2007

十二年前的新人

已故國際知名英國女雕塑家伊莉沙伯‧ 弗克林(Elisabeth Frink),是殿堂級藝術大師,作品價值不菲,不少收藏家喜愛,被歐美著名美術館收藏,也是藝術史學者的研究對象。1995 年,一位香港收藏家在英國拍賣行投得弗克林創作的銅製雕像,名曰《新人》,把它放在商業中心展出。《新人》是男性全裸雕像,高度大小與真人相若,較為抽象粗糙,與米開朗基羅的《大衛》纖毫畢現,風格截然不同。

陽具,除了太監閹人,每個男人都有。男性全裸雕像,當然會有陽具。有人對陽具崇拜,但有更多的人,見到陽具,就害怕得發抖震怒。一位路人甲,不知是風聞有此雕像,專誠參觀,還是偶然路過,愈看愈不順眼。《新人》的陽具,惹起路人甲的極大反感,個人反感就算了,但他卻把個人的情緒,化作政治和法律加以禁制,向香港的道德法庭——淫褻及不雅物品審裁處投訴。

本來,如果審裁處諸公都是常識豐富視野廣闊的有識之士,對於這種維園阿伯式的無聊投訴,大可一笑置之,輕輕幾句就把他打發掉,又或慈悲心大發,為這位投訴者上一兩堂課,教他如何辨別藝術與色情,又或色情也可以是藝術的一種等等,以醫好他因妒忌別人的陽具而出現恐懼的症候群。

審裁處諸公偏偏沒有這種恆心與善心,他們看了又看,也愈看愈不順眼,裁定《新人》「二級不雅」,如要公開展覽,先把那男人的陽具封好,否則違法。

裁決一出,輿論嘩然,英國《獨立報》也有專文報道,成為國際笑話。事後,有審裁處成員解釋,裁定不雅,不是因為陽具,而在於陽具成半勃起狀,似有生理反應,因此不應公開展出。
陽具大小尺碼狀態,有個別差異,也有種族因素,自己的與別人不同,就認為人家異常,審裁員見識太少,無法不給人訕笑。十二年後,《中大學生報》情色版被裁定二級不雅,可見審裁處的水平沒有提升,反而每况愈下。

明報 2007-05-17

16 May 2007

伽利略和達爾文都引起過社會不安




無論是民主大狀還是傳媒才女,一講到性,都有她們或他們的死穴和禁忌。例如民主大狀說,「言論自由不等於情色無禁」,但甚麼情色應禁?怎樣的情色才可以暢所欲言?邏輯細密辯才無礙的民主大狀,卻沒有清楚言明。又例如傳媒才女說,《中大學生報》情色版問卷內容十分嘔心,以為是變態電話,才女向支持學生的校友學者質問:你們還撐甚麼?

淫褻物品審裁處,有權評定物品的類別,「包括任何暴力、腐化或引起厭惡情緒的物品均被視為不雅」,審裁處的網頁還列明評定物品類別時會考慮的標準,其中最重要亦是最爭議的是第一項:「社會上合理的人普遍接受的道德、禮儀及言行標準。」

民主大狀和傳媒才女都是社會上「合理的人」,連他們都感到「不安」和「嘔心」,這些物品,當然是違反了社會「普遍接受的道德、禮儀及言行標準」,理應評為「不雅」甚至「淫褻」,接受罰款的懲處,監禁的處分了。但這又是否黑白分明毫無爭議呢?試看看十二年前的一個例子。

一九九五年,一個男性全裸的銅製雕塑,名曰《新人》,在中區商業大廈展出,這個雕像,是英國殿堂級名雕塑家伊莉沙伯.弗克林的作品,藝術價值早已公認。某天,一位路過的行人,看見《新人》赤裸的陽具無遮無掩,感到非常不安,繼而一陣暈眩,有嘔心的感覺,對於如此缺德敗俗的行為,忍無可忍,第一時間向我們的道德法庭淫褻物品審裁處投訴。最後,審裁處裁決,評定《新人》不雅,要把陽具遮好,否則不能公開展出。結果輿論嘩然,文化人藝術界學者們群起而攻,口誅筆伐,抗議示威,鬧成了國際笑話。

這位路人,看到《新人》的陽具,感到「不安」和「嘔心」,甚或一些人,看到米開朗基羅《大衛》雕像纖毫畢現的陽具,又或德拉克羅瓦繪畫法國大革命街頭戰爭《自由引導人民》,赤上身裸露乳房的自由女神,也會感到不安和嘔心,我們應怎樣看待自己和別人的不安和嘔心呢?是否就應將之評為不雅或淫褻,禁之而後快呢?

十七世紀,天文學家伽利略秉承哥白尼的研究,提出太陽而並非地球是宇宙中心的「日心說」,引起整個神權皇權的不安和震動,伽利略被宗教法庭拘捕審訊,最後被迫公開懺悔,才能倖免一死。十九世紀博物學家達爾文,下定決心發表他潛心研究多年的成果《物種起源》,人類不是上帝創造而是由猿猴演化而成,引起整個宗教界的不安,達爾文受到攻擊,支持者受到揶揄。達爾文比伽利略幸運,因為神權的黑暗時代早已成為過去。敢於突破禁忌,社會才會進步,在重重枷鎖下,連學生都要蹈矩循規,不敢越雷池半步,我們的社會,還有希望嗎?是適當時候,檢視我們的道德審查制度了。

蘋果日報 2007-05-16

15 May 2007

把香港推回中世紀黑暗年代


一幫傳媒道德警察,既是東征十字軍,也是中世紀黑暗時期的獵巫者,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用敏銳得像獵犬一樣的嗅覺,四出搜捕違反他們宗教規條道德標準的言行。但他們卻畏強凌弱,欺善怕惡。不少主流傳媒,販賣色情,剝削女性,但因為人家財雄勢大,十字軍獵巫者明明看見了,卻把頭別開。他們只敢揀弱者埋手,港台的《同志‧戀人》早前被推上火刑架,最新的受害者,是《中大學生報》。

有獵巫者,就有宗教法庭。香港的宗教法庭,名曰淫審處,與影視處、廣管局三位一體,前科纍纍,劣迹斑斑。審裁員看見女性私處就震怒,看見男性陽具就發抖,這種缺乏常識、保守迂腐的審裁準則,數十年不變,於今尤烈。

有宗教法庭,還須民粹群眾。耶穌說,誰沒有罪,就拿起石頭擲她吧!部分主流傳媒忘了自己又是如何淫亂缺德傷風敗俗,二話不說,向幾位手無寸鐵的莘莘學子投以亂石。學生報內容如何「出位」,廣大群眾,連影子都沒看過,但一犬吠影,百犬吠聲,在輿論帶導群眾附和下,同學連反駁的機會都沒有,瞬間被亂石擊成肉醬。

本來,一所自由開放的大學,即使最離經叛道的聲音,都可以在免於恐懼的環境下辯論交流。北大校長蔡元培,身家擔保,奔走呼號營救被北洋軍伐拘捕的示威學生。我不期望中大師長會有蔡元培的人格擔當,但今天同學面對外界指控司法壓力,至少,不應未審先判,未判先罰。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但中大校方以校譽作為擋箭牌,將學生置於學校的對立面,以圖劃清界線,如此作為,與落井下石有分別嗎?

《中大學生報》情色版為何「出事」?有傳播學院教授說,是因為「部分內容涉及人獸交及亂倫,是被裁定為『不雅』的主要因素」。教授德高望重,權威不容懷疑。但身為學者,理應客觀持平,憑良心說公道話,若然「情色版」這樣的問卷內容是二級不雅,全港起碼有九成銷量的報紙,都不能免於被檢控被定罪被停刊的命運,不知大教授有沒有作過認真的學術研究?

先有獵巫者,再設宗教法庭,又來了民粹的輿論和群眾,再加上毫無承擔的大學師長,就是這樣,一下子把香港推回中世紀黑暗年代。

明報 2007-05-15

18 March 2007

「冚家」三兄弟

天書所載的「不良詞彙」,不少與毒品有關。各種毒品、吸毒和販毒的方式,黑道背語,鉅細無遺地羅列出來,也包括了一些犯罪行為,和黑社會職位名稱等等。先有中文,再用英文解釋。但如果只看中文,不看英文解釋,你會摸不着頭腦,完全無法理解是什麼意思。當你明白這些詞彙的意思後,再看英文解釋,又會覺得啼笑皆非,根本沒把詞彙的真意傳神地翻譯出來。

一些「不良詞彙」,可能只有老一輩的黑道叔父才能明白,紮職上位的新一代根本聞所未聞。這些本來應該放入黑社會博物館展覽的東西,卻成為監管快速變化日新月異廣播用語的根據和標準,無法不令人有邏輯混亂荒謬絕倫的感覺。

細看400 多個「不良詞彙」,不少早已成為港人的日常用語,無論達官貴人,還是販夫走卒,都毫不經意的掛在口邊。例如「吹雞」召集,官員議員教授學生,人人衝口而出,卻列為B級。常在粵語長片聽到華探長指令探員對嫌疑人物「起字容」查底細,也是B級。又例如在殺警案中的名句「射住」,原來是A級,與常常使用的「溝女」、「麻甩佬」、「超住」等並列。為何如此分級?卻沒有人解釋清楚。

最有趣的是「冚家」家族的三兄弟。英文解釋一模一樣:to hell with your whole family,但三兄弟卻有不同命運。「冚家伶」和「冚家富貴」是A 級,不能在兒童時段播出。但「冚家剷」卻是C級,任何時段都不能播。無綫最後決定把《秋天的童話》閹掉才敢在深宵播放,就是觸犯了這個「嚴重惹人反感用語」的天條,無法不屈膝低頭。如果「伶」、「富貴」和「剷」的意思相同,為何又會有不同待遇?監管當局有必要面對公眾,把問題講清楚說明白。

更要命的是, 「不良詞彙」清單有一個使用說明,表示內容並非徹底和全面,未列入者並不等於都可以接受。這下好了,廣播人每天都只能提着心吊着膽,揣摩審查官的心意。

2007-03-18

12 March 2007

我鼓掌鼓得太早了

無綫宣布一寸不剪《秋天的童話》,足本播出,並在電視上大肆宣傳。我大喜過望,第一時間寫了一篇〈站起來為無綫鼓掌〉。

不得不佩服朋友有先見之明,老早提醒,說無綫是一間上市大機構,一貫保守兼循規蹈矩,不會也不敢貿然與官府對抗。話音未落,無綫無法掩藏大公司的保守本性,突然「縮沙」,把《秋天的童話》內兩句對白: 「F__k」和「冚家鏟」自我閹掉,才敢在夜深人靜深宵凌晨播放。

不得不承認,我鼓掌鼓得太早了。

既然無綫改變足本播出的安排,我也只好收回我的掌聲。無綫外事部的曾醒明先生告之我這個決定,語帶歉意和無奈。他說,節目部和負責把關的「電視條例及守則科」有不同意見,認為廣管局有勸喻在先,現在蓄意「再犯」,不知會有什麼後果。言下之意,不敢「以身試法」。

無綫這次朝令夕改的決定,我理解,但並不原諒。一間大規模有影響力的機構作出眾所關注的決定,公諸於世前,理應深思熟慮,思考過一切可能性才會拍板定案。兩天前才大力宣揚,兩天後突然偃旗息鼓,一百八十度轉變,如此兒戲,算得上是一家成熟的大公司應有的所為嗎?

但話需說回來,你期望一間上市公司會搞革命嗎?無綫毫無異議地聽教聽話才是常規,挑戰廣管局的權威是罕見的例外。但事情總有例外的,不久之前,就曾經發生過。數年前,無綫在翡翠台黃金時段播出金像名片《鐵達尼號》,有一段赤裸寫生露出乳房的鏡頭。在免費電視播露點鏡頭肯定觸犯天條,更何况是黃金時間,但無綫堅持一刀不砍,足本播映,結果引起乳頭恐懼症的觀眾集體發病,惹來廿多宗投訴。

當年的影視處作出英明裁決:裸體寫生屬劇情需要,鏡頭沒有色情成分,投訴統統不成立。無綫堅持了正確的決定,影視處也用常識阻擋了反智的投訴。

這個良好的先例,今天不但無法延續,反而向後倒退。

2007-03-12

09 March 2007

站起來為無綫鼓掌

3 月12 日星期一凌晨12時45 分,無綫電視將會足本播出經典金像電影《秋天的童話》。無綫外事部的曾醒明告訴我,足本的意思,不但不會刪去廣管局認為粗鄙的4 句對白: 「隊冧佢」、「躝癱」、「仆街」及「你老母」,就連廣管局裁決「在任何時間都不適宜在電視播放」的: 「Fxxk」、「冚家鏟」,都全部保留,原汁原味播出。我不知道經過今次事先張揚,足本播放還會不會有波折,但若能如期播出,我認為是香港電視史上的一件大事,值得站起來為無綫鼓掌。

一向以來,無論是持牌(無綫、商台等)和不持牌(香港電台)的廣播機構,怯於廣管局的淫威,只懂低頭屈膝,完全不敢反抗。無論廣管局的裁決如何違反常識,都只敢用「尊重廣管局的決定」來回應。理由很簡單,權在他們手裏,黑豬蓋得太多,會影響牌照續期。「窮不與富敵,富不與官爭」是中國人的犬儒習性,一而再,再而三,縱容了監管機構的橫蠻與無理。

曾醒明說,無心挑戰廣管局的權威,亦否認測試該局底線。但無論從主觀和客觀來看,都有挑戰權威測試底線的效果和作用,因為廣管局的裁決寫得清清楚楚:「該電影的原裝未經刪剪版本中出現的嚴重惹人反感用語『fxxk』與『冚剷』,任何時候均不適宜在電視播放。」

換句話說,只要祭出「嚴重惹人反感」的天條,無論是下午黃昏闔家歡,還是深宵凌晨夜闌人靜,生怕小孩突然便急起牀,聽見周潤發爆粗,孩子會像中毒似的噩夢連場身心受創。為了保護孩子弱小的心靈,任何時段都不准播。

無綫今次足本播出《秋天的童話》,有很重要的進步意義。廣管局的裁決並非神聖不可侵犯,不是高壓電線觸碰不得,不合理的要提出異議,還要用實際行動反抗,不要再關上門討價還價,把議題拋出來讓公眾討論。若監管當局再橫蠻無理,自會受到社會制衡。

2007-03-09

25 February 2007

墮落至此 無話可說


過年前,廣管局主席馮華健接受媒體訪問,為港台《鏗鏘集》〈同志.戀人〉和金像電影《秋天的童話》的裁決辯護,指輿論誤解了廣管局的原意,並舉出連串數字,指裁決符合民意。

廣管局說,裁決過後,收到市民支持和反對的來信,其中對〈同志.戀人〉的裁決表示支持的有1777人,反對裁決的有781 人。至於《秋天的童話》,支持裁決的5 人,反對的18 人。

日前收到的幾封電郵,或可拆解這些數字背後的玄機。一封的開頭是這樣寫的: 「緊急呼籲: 『一人一信支持廣管局對〈同志.戀人〉節目的裁決』行動。快!否則待廣管局因缺乏民意支持而公開道歉,就太遲了!」

電郵列出內容理據和措詞樣辦,鉅細無遺,更特別強調「以下只是一些建議,僅供參考,如果想採用,請你稍作修改,也可加上個人感想,免得政府將內容相同的信件合併當為一封計算,字數可多可少,短短數十字也可以」。

呼籲信由香港性文化學會發出,這個組織深明遊戲規則,塑造民意玩得出神入化。

相比之下,對家「製造民意」的技術,顯得技遜一籌,未開始已輸定了。同志組織女同學社在網上刊載了立場書,呼籲支持者加入名字和電郵地址,然後送出,這些一模一樣的聯署信件,按照官僚的一貫做法,都當作一封看待。為什麼會是1777 Vs 781?讀者心中有數。

為何對《秋天》裁決的回應只有小貓幾隻?只因沒有人發動。如果真的要鬥民意,香港的電影工作者,不妨參考反同志團體的做法,技巧高超地製造聲勢浩大的民意,讓這幫懶惰而又缺乏思考能力的官僚無話可說。

廣管局的裁決原來是一場公審,靠的是多少人扔了多少石頭來決定結果,這原本已夠荒謬的了,但這些人和石頭原來都是假的,廣管局對有爭議的裁決要靠這些假民意來肯定,說明了他們是多麼怯懦和心虛。難怪導演會會長陳嘉上會慨嘆:墮落至此,無話可說。

2007-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