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早上,天色陰涼,幾位不用上班的長者,步履蹣跚拄着拐杖,在某公屋升降機大堂的告示板前停下駐足。
告示板貼滿報紙的頭條,鮮紅標題,特大圖片,充滿煽情暴力。告示板上,寫着斗大嚇人的標語: 「強烈要求民主黨李漢奸下台」。阿伯看了一陣,口中念念有詞,駡將起來:呢個漢奸走狗,人人得而誅之……阿伯揮起拐杖,顫顫巍巍,走到屋邨小公園,跟幾位老友暢論天下,商量如何一盡國民責任,聲討賣國漢奸的滔天罪行。
批鬥文宣,不少都由愛國社團統一印發,在公屋隨處可見,不是貼在告示板上,就是印成單張,由掛着彩帶的區議會候選人助選團在街上散發。愛國社團領袖辯解,批評已算溫和,絕非文革翻版。若連這種鋪天蓋地的語言暴力也算溫和,什麼才算激烈呢?只剩下戴高帽遊街,跪玻璃批鬥,整幅文革圖像就在香港重現了。
唐英年司長說這與言論自由無關,還振振有詞:如果言論自由真的倒退了,李柱銘的回應還可以出街嗎?難道被人亂棍打死,斷了氣,無聲無息,才能證明言論自由受到威脅嗎?毫無懼怕,暢所欲言,需要有一個充分自由的環境,免於恐懼,免於屈辱,才敢說出自己的真心話。
二○○八年北京奧運,還有不少可議的地方。退一萬步來說,即使有中國人向西方首腦呼籲杯葛奧運抵制北京,那又如何呢?是否不能提出呢?可以理性討論嗎?是否倡議者就是漢奸走狗,非萬箭穿心不可呢?
漢奸走狗賣國賊的指摘,毒害了整個言論自由的氣氛。只要看看以敢言無懼一針見血見稱的梁文道兄,在他《李柱銘是個漢奸嗎?》的筆陣鴻文中,欲言又止,連一個普世價值公民權利的ABC 問題,在文明發達的國家根本連討論都浪費時間,但梁兄卻要舉出曼德拉是否「南奸」、昂山素姬是否「緬奸」,旁徵博引,兜兜轉轉,講了半天,才能勉強對他的目標讀者講清楚說明白,可見「漢奸」指控的殺傷威力,是何等驚人。
唐司長,這就是寒蟬效應了。連敢言者都變得溫和,想講話的人因勢頭不對放棄出聲,只剩下一些不識好歹的人還在負隅頑抗,這樣,離萬馬齊瘖,就只有一步之遙了。
2007-11-07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漢奸事件.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漢奸事件. Show all posts
04 November 2007
仲有機會畀你講嘢
有機會問鼎下屆特首的頭號大熱唐英年司長,升職後首度上京,與一眾涉港事務的京官進行direct engagement。請勿誤會,唐司長不是要「直接介入」中南海內政,沒想過要向中央「施壓」,用中國人聽得明的說法,唐司長此行,是要跟京官打關係,好為日後的工作鋪平道路。
香港記者,對唐司長國家大劇院之旅沒多大興趣,熱門話題,集中在李柱銘受文革式圍剿批判,香港的言論自由是否受打擊?是否在倒退?唐司長的應對愈來愈進步,氣定神閒,不慍不火解釋: 「如果有退步,相信李柱銘講好多嘢都出唔到街,你哋傳媒應該親身體驗到,言論自由在回歸十年間不斷有進步。」
唐司長不愧為特首人才,他沒有如他的長官般心浮氣躁,喜怒也沒有太形於色,三段兩句,就把提問的記者打發得貼貼服服。他們雖然心有疑團,但好像也心服口服:係喎,李柱銘仲講到嘢,邊有打擊佢言論自由啫!
於是他們找個地方寫稿,歡天喜地完成任務。唐司長的名言佳句傳到香港,一些評論也齊聲附和,儘管外面文革式大批判殺氣騰騰,漢奸走狗賣國賊震天價響,只要李柱銘能繼續發聲,香港的言論自由仍然絲毫無損。評論寫完,打個呵欠,安心回家睡個好覺。
表面看來,唐司長說話的邏輯沒什麼可以挑剔的地方,但仔細推想,卻經不起事實的考驗。想像一下,一個文弱書生被幾十壯漢團團圍着,喊打喊殺,要他向大佬公開道歉。書生長得瘦弱,但腰板硬朗,崢崢風骨,誓不低頭。書生拚命解釋只是直言,沒有得罪之意,根本沒錯,堅拒道歉。壯漢齊聲呼喝,解釋即是掩飾,雷霆震懾,聲音掩過了書生的力竭聲嘶,外面的人,只看見書生喃喃自語,說些什麼似乎沒有人再關心了。
一位在旁看熱鬧,看似飽學之士出來解畫:呢位書生雖然受到壯漢圍攻,但仲有機會畀佢講嘢,證明並冇剝奪佢嘅言論自由,亦表示呢種圍攻愈來愈文明進步,係有目共睹嘅。言畢,群眾掌聲雷動,大讚這位飽學之士英明分析。
群眾當中,本來有幾位想挺身而出,為書生說句公道話,但怯於壯漢和氣勢和群眾的掌聲,內心焦急卻不敢聲張,最後把頭別過去,什麼也沒有說。
2007-11-04
香港記者,對唐司長國家大劇院之旅沒多大興趣,熱門話題,集中在李柱銘受文革式圍剿批判,香港的言論自由是否受打擊?是否在倒退?唐司長的應對愈來愈進步,氣定神閒,不慍不火解釋: 「如果有退步,相信李柱銘講好多嘢都出唔到街,你哋傳媒應該親身體驗到,言論自由在回歸十年間不斷有進步。」
唐司長不愧為特首人才,他沒有如他的長官般心浮氣躁,喜怒也沒有太形於色,三段兩句,就把提問的記者打發得貼貼服服。他們雖然心有疑團,但好像也心服口服:係喎,李柱銘仲講到嘢,邊有打擊佢言論自由啫!
於是他們找個地方寫稿,歡天喜地完成任務。唐司長的名言佳句傳到香港,一些評論也齊聲附和,儘管外面文革式大批判殺氣騰騰,漢奸走狗賣國賊震天價響,只要李柱銘能繼續發聲,香港的言論自由仍然絲毫無損。評論寫完,打個呵欠,安心回家睡個好覺。
表面看來,唐司長說話的邏輯沒什麼可以挑剔的地方,但仔細推想,卻經不起事實的考驗。想像一下,一個文弱書生被幾十壯漢團團圍着,喊打喊殺,要他向大佬公開道歉。書生長得瘦弱,但腰板硬朗,崢崢風骨,誓不低頭。書生拚命解釋只是直言,沒有得罪之意,根本沒錯,堅拒道歉。壯漢齊聲呼喝,解釋即是掩飾,雷霆震懾,聲音掩過了書生的力竭聲嘶,外面的人,只看見書生喃喃自語,說些什麼似乎沒有人再關心了。
一位在旁看熱鬧,看似飽學之士出來解畫:呢位書生雖然受到壯漢圍攻,但仲有機會畀佢講嘢,證明並冇剝奪佢嘅言論自由,亦表示呢種圍攻愈來愈文明進步,係有目共睹嘅。言畢,群眾掌聲雷動,大讚這位飽學之士英明分析。
群眾當中,本來有幾位想挺身而出,為書生說句公道話,但怯於壯漢和氣勢和群眾的掌聲,內心焦急卻不敢聲張,最後把頭別過去,什麼也沒有說。
2007-11-04
01 November 2007
百犬吠聲
我懷疑, 在批評李柱銘是漢奸走狗賣國賊之前,香港有多少人仔細看過他刊登在美國《華爾街日報》文章的英文全文?較為認真的,充其量只看到不同報章的中文翻譯版本。其餘湊熱鬧的,絕大部分都只看過本地華文傳媒的片言隻語,但翻譯的水平參差,誤譯者有之,故意誤導者有之,這場無風起浪的軒然大波,就如此這般地產生出來。
例如direct engagement 這個詞,有華文報章譯成「直接介入」,有個別政客咬着不放,「直接介入」?這還了得,不是重演八國聯軍入京嗎?義和團的腎上素失控爆發,文革式的大批判遍地開花。
我看過三份本地華文報章翻譯的全文, direct engagement 有三種不同譯法,中英文造詣俱佳的詹德隆替《信報》翻譯的版本是「直接參與商討」,《明報》的譯法是「直接接觸對話」,《蘋果日報》譯成「直接參與推動」。
三個譯法,各有千秋,但很明顯, 「直接介入」的譯法,如果不是故意扭曲,就是不夠水平把原意譯出來。
八九天安門屠殺,震驚全球,中國受到西方制裁,後來陣腳稍穩, 「中國威脅論」又乘時而興。其間,國際社會討論應如何面對中國,鷹派主張應用嚴厲手段,像冷戰時期一樣繼續向中國圍堵施壓(containment),鴿派主張應用對話溝通的方式(engagement),令中國改善人權和民主。因此,engagement 是相對應於containment 的政策,前者是交往溝通,直接對話,後者是疾言厲色,睜眉怒目。用中國官方的外交用語,即「用對話代替對抗」。
有分歧,唔出奇,唔掂傾到掂,僅此而已。
李柱銘的文章寫得非常清楚,他不同意西方國家因蘇丹和緬甸問題而杯葛北京奧運,而主張要顧及奧運對中國的正面影響,連這樣溫和的主張都動輒得咎,給人扣上奸漢走狗賣國賊的帽子,我同意李柱銘的說法,簡直就是莫名其妙了。
一哄而起,百犬吠聲,這是港人的慣常表現。我尊敬的同文讀書人馬傑偉先生,既了解香港又熟悉內地,應該知道李柱銘的主張,只是內地一些自由知識分子呼籲沒有太大分別。但他似乎還未搞清楚情况,很快就附和那種港式犬儒的廉價評論,本地知識分子絕大部分都把臉別過去當成什麼都沒有發生,香港的知識界,有點令人失望。
2007-11-01
例如direct engagement 這個詞,有華文報章譯成「直接介入」,有個別政客咬着不放,「直接介入」?這還了得,不是重演八國聯軍入京嗎?義和團的腎上素失控爆發,文革式的大批判遍地開花。
我看過三份本地華文報章翻譯的全文, direct engagement 有三種不同譯法,中英文造詣俱佳的詹德隆替《信報》翻譯的版本是「直接參與商討」,《明報》的譯法是「直接接觸對話」,《蘋果日報》譯成「直接參與推動」。
三個譯法,各有千秋,但很明顯, 「直接介入」的譯法,如果不是故意扭曲,就是不夠水平把原意譯出來。
八九天安門屠殺,震驚全球,中國受到西方制裁,後來陣腳稍穩, 「中國威脅論」又乘時而興。其間,國際社會討論應如何面對中國,鷹派主張應用嚴厲手段,像冷戰時期一樣繼續向中國圍堵施壓(containment),鴿派主張應用對話溝通的方式(engagement),令中國改善人權和民主。因此,engagement 是相對應於containment 的政策,前者是交往溝通,直接對話,後者是疾言厲色,睜眉怒目。用中國官方的外交用語,即「用對話代替對抗」。
有分歧,唔出奇,唔掂傾到掂,僅此而已。
李柱銘的文章寫得非常清楚,他不同意西方國家因蘇丹和緬甸問題而杯葛北京奧運,而主張要顧及奧運對中國的正面影響,連這樣溫和的主張都動輒得咎,給人扣上奸漢走狗賣國賊的帽子,我同意李柱銘的說法,簡直就是莫名其妙了。
一哄而起,百犬吠聲,這是港人的慣常表現。我尊敬的同文讀書人馬傑偉先生,既了解香港又熟悉內地,應該知道李柱銘的主張,只是內地一些自由知識分子呼籲沒有太大分別。但他似乎還未搞清楚情况,很快就附和那種港式犬儒的廉價評論,本地知識分子絕大部分都把臉別過去當成什麼都沒有發生,香港的知識界,有點令人失望。
2007-11-01
29 October 2007
義和團情結
民主黨李柱銘在美國媒體撰文, 呼籲牛仔總統布殊,不應只以體育粉絲的身分到中國參觀奧運,更應關注中國民主人權問題,惹來愛國社團圍剿,大批判鋪天蓋地,指駡吳三桂衝口而出,引入外國勢力干預中國內政成為指定的例牌菜。
稍留意中國社會發展狀况的朋友都應知道,早在兩個多月前,即奧運倒數一周年期間,上百內地知識分子發表公開信,呼籲關注中國的人權和自由問題。這封題為《「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同樣的人權——我們對北京奧運的呼籲和建議》的信函正在網上聯署,反應至今仍然火爆熱烈。
聯署信呼籲的對象,除了中國國家領導人外,還有奧委會委員、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世界各國關注人權的民主政府首腦、國際非政府人權組織,以及國際關注人權民主的體育界、商界、學術界、藝術界等各界人士。
聯署信的內容,廣泛具體到位的程度,比李柱銘的文章,深刻何止百倍,其中包括求釋放異見人士;讓流亡者回國;保證外國和中國媒體享有真正的採訪自由;賠償因奧運工程住所遭拆遷的居民;釋放被捕的上訪人士;保障奧運工程付出辛勞工人的合法權益;停止關閉民工子弟學校;反腐敗,嚴格監督奧運工程;讓民間團體非政府組織參與監督各項工作……
可惜這封內容全面的呼籲信,除了少數本地媒體稍有報道外,其他的都視而不見,當成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我在這裏寫過幾篇回應,看見一些博客引述,只能泛起一絲漣漪。
細讀呼籲信的內容,相比之下,李柱銘的文章就像兒童讀物,根本搔不着癢處。李柱銘呼籲的對象只是牛仔總統,內地知識分子的對象是聯合國和「世界各國關注人權的民主政府首腦」。如果寫一篇文章,就上綱上線指控別人「引入外國勢力」,李柱銘引入的只是花旗國,內地知識分子引入的就是八國聯軍了。
李柱銘的文章,在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惹起軒然大波,但內地知識分子的公開信,當局除了零星約談外,聯署者至今仍安然無事,官方媒體和網上憤青也沒展開鋪地蓋地的大批判。
難道內地比香港更包容?難道一觸就痛的義和團情結,香港比內地更病入膏肓?
2007-10-29
稍留意中國社會發展狀况的朋友都應知道,早在兩個多月前,即奧運倒數一周年期間,上百內地知識分子發表公開信,呼籲關注中國的人權和自由問題。這封題為《「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同樣的人權——我們對北京奧運的呼籲和建議》的信函正在網上聯署,反應至今仍然火爆熱烈。
聯署信呼籲的對象,除了中國國家領導人外,還有奧委會委員、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世界各國關注人權的民主政府首腦、國際非政府人權組織,以及國際關注人權民主的體育界、商界、學術界、藝術界等各界人士。
聯署信的內容,廣泛具體到位的程度,比李柱銘的文章,深刻何止百倍,其中包括求釋放異見人士;讓流亡者回國;保證外國和中國媒體享有真正的採訪自由;賠償因奧運工程住所遭拆遷的居民;釋放被捕的上訪人士;保障奧運工程付出辛勞工人的合法權益;停止關閉民工子弟學校;反腐敗,嚴格監督奧運工程;讓民間團體非政府組織參與監督各項工作……
可惜這封內容全面的呼籲信,除了少數本地媒體稍有報道外,其他的都視而不見,當成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我在這裏寫過幾篇回應,看見一些博客引述,只能泛起一絲漣漪。
細讀呼籲信的內容,相比之下,李柱銘的文章就像兒童讀物,根本搔不着癢處。李柱銘呼籲的對象只是牛仔總統,內地知識分子的對象是聯合國和「世界各國關注人權的民主政府首腦」。如果寫一篇文章,就上綱上線指控別人「引入外國勢力」,李柱銘引入的只是花旗國,內地知識分子引入的就是八國聯軍了。
李柱銘的文章,在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惹起軒然大波,但內地知識分子的公開信,當局除了零星約談外,聯署者至今仍安然無事,官方媒體和網上憤青也沒展開鋪地蓋地的大批判。
難道內地比香港更包容?難道一觸就痛的義和團情結,香港比內地更病入膏肓?
2007-10-29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