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October 2006

社工學生的風涼話

10月21日,「世紀版」,斗大的標題,搶了我的眼睛:「扶貧無明天?一個擁抱資本市場的社工學生的話」,作者劉一一。劉同學 技巧很高,文白夾雜,有吸引力。看了開頭,太忙,停了下來。因工作需要,重讀一些有關扶貧的文章,找出來再看。

文章過癮但無深度,都是重複自由經濟學派的觀點。扶貧具爭議性,不同觀點水火不容,稀鬆平常,重要的是態度。因為劉同學是社工學生,文章也是以「擁抱市場的社工學生」為標題,自然對這位社工同學有所要求。

令人失望的是,劉同學對「貧窮」的認識和理解,原來都只是來自剪報的二三手資料。《香港經濟日報》C5版、《明報》A20版,就是他文章立論的基礎。

如果劉同學是坐在冷氣房扶手大班椅上思考貧窮問題的自由派學者,人們不會怪他,但他標榜的是社工系學生,不禁要問,這算讀什麼社工系?

在我成長的年代,大學生流行「訪貧問苦」。如果嫌「訪貧問苦」不夠價值中立,就用「社會調查」吧。到深水埗、觀塘去,看看月入四五千的四口家庭怎樣生活,天亮前黃昏後小孩拾紙皮汽水罐,筋疲力竭才去上課、回家讀書。訪問他們的歷史經驗生活狀?,深入了解如何走到今天。

或許不應苛責劉同學,怪的應該是他的阿Sir,這位社工系的阿Sir除了上堂派傳單叫學生參加講座論壇外,有沒有做些什麼要他們深入了解這個社會黑暗悲涼的一面?如果你生在中產幸福家庭,一出生就衣食豐足愛護備至,對蘇豪蘭桂坊的了解比深水?觀塘透徹得多,當然連個「窮」字有多少筆畫都搞不清楚。社工阿Sir不妨設計這樣的一個Project:劉一一與C5版阿聰互換身分,住在對方家裡,就一個星期吧,過對方的生活做對方的工作,嘗嘗彼此的滋味,然後交功課寫報告。

這只不過是《乞丐王子》的真實版。不正視貧窮,請轉系,否則請不要再說風涼話。

2006-10-31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