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October 2006

有包袱無法成《頭條》

港台《頭條新聞》暫別觀眾數月。曾幾何時,《頭條》是言論自由的指針,經董建華品題,更是聲名大噪。每次節目調動,又或因橋盡彈絕需要充電暫停,都惹來一番議論,《頭條》是否受壓?高層也要解釋一番。

今次《頭條》暫停,不但沒有波濤,泛不起一絲漣漪,更未引來任何討論。春去秋來,日出日落,一切如常,《頭條》再成不了什麼言論自由的icon,播或不播,好像無可無不可。
董去曾來,和諧社會,港人對這種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的時政嘲諷式節目,不再感到興趣?沒有存在價值?當然不是。《頭條》不再尖銳?不敢批判?不夠嘲諷?不識搞笑?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頭條》製作人員已相當努力的了,小品、評論、music video配新聞畫面,跟以前沒有兩樣,再加上兩位當紅小生主持,元素樣樣齊備。但,總不是味道,總覺得缺了些什麼———對,就是欠缺了「放」和「敢」。看《頭條》每一個片段,每一個笑話,總給人看到那種瞻前顧後,左顧右盼,把稜角尖刺刻意磨平剪掉的痕跡。是因為強政勵治,不敢造次?還是人家本來給你一個足球場,但你只敢在那裡畫邊界打籃球,不敢越線的自我設限?不論是什麼原因,總覺得《頭條》或許還在搞笑,但已不夠力,而且不再耐看。

《頭條》的朋友們,看看台灣的《全民大燜鍋》。這個每天直播的諷刺節目,橫掃台灣政商人物,擁有最高權力的陳水扁幾乎集集上榜,貪腐第一家庭成了嘲弄箭靶。總統府密室對談的環節,極盡抵死啜核之能事,演活了陳水扁的跋扈疑心嫉妒。陳水扁當然如芒刺在背,但只能視而不見。

《全民大燜鍋》沒包袱,有深度,紅遍台灣,收視勁爆。如果動輒得咎,壓力千鈞,創意自然被扼殺於萌芽狀態。有包袱無法成《頭條》,好看與不好看,關鍵在此,明嗎?

我等?看曾蔭權與陳方安生密室對話。

2006-10-04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