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October 2006

惡搞才會贏

早前,內地廣電總局發出通知,嚴打視訊網站惡搞片段。《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惡搞電影《無極》,爆笑連場,點擊率極高,反映網民對電影的不滿和惡評,成為惡搞經典。氣炸了的導演陳凱歌聲言追究,但仍未有下文。

惡搞本來無傷大雅,為博觀眾一笑,絕不是什麼嚴肅認真的論述,有人看得嘻哈倒絕,有人看得咬牙切齒,可以各不相干。直至紅色經典《閃閃的紅星》、《鐵道游擊隊》被惡搞,把高大全的革命人物轉化成參加中央電視台歌唱比賽的選手,並經歷了種種黑幕,終於觸動了官方的死穴,懼怕政治圖騰的權威不再,於是喝停,厲行嚴打。嚴正聲明,這些禁區是不能亂闖的。

何謂惡搞,難有明確定義,追溯源流,原來《史記》也曾經惡搞過孔子的緋聞,這段考證相信也可歸入惡搞之列。名畫《蒙羅麗莎》、《草地上的午餐》被惡搞過無數次,科學家愛因斯坦形象滑稽,也是惡搞寵兒。有了互聯網,惡搞更是創意無限,無遠弗屆。

香港也出現過不少極受歡迎的惡搞經典,葉劉的掃把頭漫畫,梁錦松被製作成名車海報在網上流傳,董生董太更是最受歡迎的惡搞對象。最近有人又將「洗手、洗手、洗手」的惡搞片段放上互聯網,點擊率奇佳。

能否接受容忍惡搞,反映了社會的幽默感和寬容度。惡搞未必一定惡意,但愈一本正經的東西拿來搞笑,反差愈強烈,愈能突顯箇中的荒謬。製作人過足惡搞癮,觀眾拍案叫絕,抒發了心中的鬱悶,好像做了應該做的事,心情暢快,可以帶來社會和諧。網上惡搞,總比街頭惡搞,破壞性少得多。

港台《頭條新聞》不能說是香港惡搞的開山祖,但將時事政治以戲謔形式演繹,相信是開了先河。但《頭條》天天被愛國輿論詛咒惡罵,成為港台的滔天罪證。惡搞才會贏,《頭條》不能惡搞,不敢惡搞,因此沒有勁頭,失了本色。

2006-10-07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