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April 2007

曾俊華的「原罪」

曾特首當選,溫總勉勵他「死而後已」之後,曾先生閉門長考,日夜苦思,政府新班子該如何組成?今後5 年,怎樣跟自己的沙煲兄弟,推展競選時承諾的鴻圖大計。

年前曾先生臨危受命,穩定壓倒一切,董建華留下的舊臣,只得照單全收。曾先生只能在他能管的範圍內小修小補,在人事調動上縛手縛腳,不能做出什麼大動作。年半管治,政策左支右絀,錯漏百出,若不是經濟迅速好轉,特首的民望未必如此高升。

好不容易捱到順利當選,民望如日中天,按常理,中央應放手讓曾先生挑選自己的班底,但事情往往無法從心所願,近日政治耳語滿天飛,中央對曾先生交出的名單,似乎不甚滿意,需要打回頭重新考量。例如有傳言稱,中央對曾俊華擔任政務司長有微言,指他經驗不足,亦摸不透。亦有傳言謂,因家族淵源較深,中央對唐英年比較信任,屬意他再上層樓,為2012 特首選舉做好準備,但未獲曾先生同意,於是寧願許仕仁再坐一會,以阻曾俊華上位,兩年後再交棒給唐英年。

「正確的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這是共產黨任命幹部的硬道理。中央任命地方諸侯,省長和省委書記、直轄市長和市委書記一定來自不同派別,互相制衡,互相監督,杜絕聯手造反,亦可防治貪污。不少貪腐大案,往往都是一、二把手互相揭發,才把事情捅了出來,這是沒有自由媒體、沒有獨立司法的權宜之計。這是人治而不是制度,一、二把手連成一線,制衡變成了勾結,效果便無從發揮。

按着中央任命幹部的思路,曾俊華當不成政務司長,不是因為他的經驗,不是因為他的工作能力,也不是因為他在中央有沒有人脈,而是因為他得了「原罪」,因為他是曾蔭權馬房的頭馬,與曾蔭權關係太密切,一、二把手都是同一派系的人,令中央無法放心。

全國一局棋,中央對香港這先進國際大都會人事安排的基本思路,與中國偏遠貧窮的省份根本沒有兩樣。這是曾蔭權的無奈,也是「一國兩制」的無奈。

明報 2007-04-24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