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November 2007

兩代

「媽媽每天打電話關心你,有什麼不好?」在《親愛的安德烈》讀書會上,有位媽媽聽眾為龍應台抱不平。「我要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關心你,為什麼令你不可以成為獨立個體?我的兒子跟你一樣大,他在英國留學,也是每天通一次電話,我們的關係很密切。」這個香港媽媽繼續追問。

「那我媽媽肯定非常喜歡你了。」安德烈語帶諷刺回應說。這場兩代的精彩對話,在龍應台與安德烈開了頭之後,可能已觸發不少家庭的跨代激辯。怎樣的關心不算侵入個人範圍?兩代期望的落差又應如何面對?放手與執著之間要怎樣拿?和取捨?如何承受子女遠走高飛的離巢創傷?上一代父母,為口奔馳,出盡力氣僅夠溫飽,只能對子女有模糊的期望。我們這一代父母,受過高等教育,性格愈強、愈有成就的時候,期望愈高愈具體,對子女的壓力就愈大。

朋友說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叫人引以為鑑。

一位名醫父親望子成龍,繼承父業,但兒子卻希望當個藝術家。父親的期望成為兒子的陰影,壓抑、憂鬱、焦慮纏擾?兒子的青春期,無法擺脫。日常興趣,學校選科,不時發生激烈衝突,兒子敵不過父親的強大壓力,只好低著頭順著親的心意。

兒子天資聰穎,高考成績甚佳,順利地考進醫學院。兒子默默接受,早已放棄跟父親無休止的爭拗。父親以為兒子想通了,一切安排都為著他的美好將來。兒子沒有辜負老父的期望,以非常優異的成績畢業,亦順利完成那艱苦的實習課程。就在完成實習,可以正式成為醫生的那一天,兒子從醫院的頂層跳下來,結束了自己的年輕生命。有人說,這是兒子對他強橫的父親一次無可挽回的,也是最可怕的終極報復。朋友沒有說這個故事在哪裏發生,細節或許與真實有所出入,我也沒有追問,也沒有考究,一個如此令人黯然的故事,聽過也希望盡快忘掉。

讀《親愛的安德烈》,看到那位香港媽媽跟廿一歲的兒子每日一通電話還以為天下子女都是天經地義毫無異義的態度,不知怎的,突然會想起這個故事來。

如何處理兩代之間的關係,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不要以為一切都理所當然,搞不好,會終身遺憾。

2007-11-25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