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August 2007

民主不是私相授受的人情

馬力去世,立法會的空缺由誰填補,民主派和建制派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自由黨一早表態不參選,若民建聯不派人參選,就會支持早已摩拳擦掌整裝待發的葉劉淑儀。馬力的喪事還在進行,民建聯未正式表態,但資深黨員已多次暗示,未必參加補選,會支持葉劉出戰。葉劉在保皇陣營眾望所歸,范徐麗泰早已讓路,葉劉也會吸納不少公務員選票,再加上民建聯自由黨的支持,葉劉無論聲勢與實際,已比其他參選者早出一線。

在泛民這一邊,形勢仍然混沌。04 年高票落選的何秀蘭率先表態參選,公民黨一眾大狀先後表示支持,民主黨大老李柱銘也公開說個人支持何秀蘭。當人們以為大局已定,但民主黨內第二梯隊卻強烈反彈,公開炮轟大佬文化,表示不能再讓,也不能再等。

舊病未除,新患又起,這種爭論,民主黨並非第一次,每到選舉,出選排位,紛爭擾攘,沒完沒了。民主黨的領導換了又換,不是不想面對,就是無能為力。

泛民支持者還清楚記得,04 年選舉李柱銘楊森突然打出告急牌,吸納大量泛民選票,結果何秀蘭只差輕微票數,飲恨沙場。落選的何秀蘭落落大方,李柱銘楊森的後悔莫及,不善忘的選民,相信記憶猶新。李柱銘第一時間支持何秀蘭參加補選,是帶着「贖罪」的心情,要還清3 年前的人情債。

李柱銘被奉為民主之父,理應明白選民神聖一票,不能視為可按個人喜好私相授受的人情。香港民主政治值得珍視的是制度的建立,如果泛民認為只派一人參選才可避免分薄票源,才有足夠勝算,就必須建立完善的機制,解決黨內派內紛爭。

泛民各黨,包括民主黨可先用初選和民調,決定初步參選人,然後再用各派都接受的機制,推出唯一正式的候選人。

必須強調,絕對不能關起門來開幾次飯盒會就秘密協商出一個人來,標準要公開,機制要透明,讓所有持份者,包括選民都看得透徹看得明白。人選一經決定,各派必須全力支持,這是一個民主機制的必要過程,重要性與正式投票沒有根本分別。不少支持者恨鐵不成鋼,對泛民的紛爭表示痛心,呼籲泛民團結一致。能否建立解決分歧的機制,考驗着泛民團結的基礎。

明報 2007-08-16

1 comment:

Unknown said...

這是政治氣量的問題,知否每位議員月薪數萬,另外請人、開鋪津貼,十多萬一個月,你問阿牛,他想不想做?香港民主派仍然只是初偕,明白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