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May 2007

蘇慶和腳痛下台未解領匯矛盾

領匯行政總裁蘇慶和終於辭職了,我說「終於」,是因為繼月前鄭明訓離開主席職位之後,人們都預期着領匯會陸續出現重大的人事變動。果不其然,領匯這場風波,相隔只幾個月,就急不及待地湧現出來。不過,蘇慶和又用「腳痛」作為辭職的理由,就顯得一點新意都沒有。蘇先生明顯是不情不願地離開,或許今後失意辭職的人,都會用「腳痛」作為被迫走的暗號。

領匯這場風波,遲早要來,不是人們主觀意志所能阻擋的。領匯的性質,充滿矛盾,房委會急於將旗下的商場停車場套現,上市機制也疏漏百出,第一次上市時出現盧婆婆訴訟風波,早已說明有關人士的政策和法律水平。

公共房屋,一開始就帶着社會福利性質。前港督麥理浩主催的十年建屋計劃,大力推行公共房屋,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為了平息社會動盪不安的政治產物,用廉價的租金,讓天下寒士俱歡顏,安居然後樂業,對殖民管治不作非份之想,這是殖民者高明之處。房委會以較市值低廉的租金租出商舖與街市,也是與這種「社會福利政策」一脈相承的,公屋居民收入較低,商舖低租金物價較廉與他們的消費水平相適應。早有學者指出,公屋政策其實是對資本家一種變相補貼,因為公屋租金低,消費便宜,基層市民即使賺取較低工資也可養家餬口,香港沒有出現此起彼伏要求提高工資的工潮,與公屋政策不無關係。


房委會將公屋商場停車場分拆上市套現,本身就是一種矛盾的產物,公屋仍帶着社會福利性質,商場卻用純資本主義方式經營,重整商場,引入連鎖店舖,自然推高租金,提升消費,公屋居民工資未必容易追上,這種矛盾一天未能解決,紛爭就會出現,即使主席和行政總裁換了又換,始終無法平息。政府為了急於脫手,將領匯匆匆上市,沒有定立規條,限制單一股東持股量的最大比例。國際對沖基金認為領匯有利可圖,拚命吸納並取得話事權。對沖基金的性質是急功近利,飽食遠揚,新管理層必將大幅加租,甚至再出售資產套現,令領匯早已存在的的矛盾更加凸顯,風波將會越演越烈。

即使領匯早已私營,與政府無關,但政黨和市民的矛頭一定會再次指向政府,要求政府出手化解。若政府置身事外,可能會引發進一步的管治危機,若重新購回以取得控制權,就正中對沖基金的下懷,讓他們賺得盤滿缽滿。政府陷入的兩難,是官員們一手做成的,問責制下,無能的官員應該負上全責。

蘋果日報 2007-05-02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