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April 2007

靠揣摩上意來治國

一句「任重道遠,死而後已」,掀起全城《論語》熱,古文老師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論語.泰伯篇》究竟有多少微言大義?扮演水晶球的政治學者,更是炙手可熱,溫總寥寥數語,蘊含多大的政治玄機?親政府陣營說這是中央對曾先生的勉勵和肯定,亦有指特首不應計較個人得失,徹底解決政改問題,民主派卻擔心是要曾蔭權衝鋒陷陣,不顧生死完成廿三條立法。溫家寶總理坐着面對電視鏡頭,一字一頓說着這番話的時候,惟恐聽眾不明白,已刻意繙譯成白話。這人人會聽的白話透過現代傳訊工具,頃刻傳到這節奏急速的小島,即使我們有現代化的資訊科技,都可以在網上搜尋到曾子這番話的背景和含意,但仍是鬧得人仰馬翻,套用到香港的政治現實,十個人有二、三十種解讀方式,各有自己的邏輯道理。

這個現象,充滿了傳統中國特色。我們的各級領導人,都喜歡說一些博大精深,引經據典的話語,讓底下的人來解讀。於是中國官場,養了一幫專門揣摩上意的官僚,上面說了一番上下五千年四海皆準的道理,下面紛紛攘攘七嘴八舌,馬屁拍得夠準,解得讓上級心花怒放的,飛黃騰達升官發財。解得正中了上級領導不想說或說不出口的死穴,馬上翻臉不認人,這是你說的不是我的意思,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中國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不如說靠揣摩上意治天下來得更準確,揣摩別人的和被人揣摩的都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小如港澳辦副主任陳佐洱說甚麼「打扮成民主英雄」,勤政愛民如溫總理說的「死而後已」,都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讓人無法猜透的啞謎。這種承襲了五千年根深柢固帝王心術官場秘技,只要踏進中國官場,都無一倖免。

香港號稱亞洲國際都會,世界級金融中心,回歸十年,要在中國官場混下去,無法不倒退融入到中國五千年傳統醬缸之中。問題是,溫總對着我們這位在殖民地官場打滾上位四十年的醒目香港仔,說了一番中國傳統士大夫的道德標準:「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獻出自己的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這位機關算盡斤斤計較的打工仔會聽得明白,揣摩得夠準確嗎?會不會又鬧出把「深層次矛盾」解讀為「經濟轉型」的笑話,智囊們固然如熱鍋上的螞蟻,旁邊的人,也會看得滿頭大汗。


蘋果日報 2007-04-11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