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July 2007

中國文明和現代化的指標

一個級別甚高的參觀訪問團來港公幹,到百貨公司購物。售貨員是位廿多歲的年輕小姐,她用蹩腳的普通話,跟客人攀談起來。

「你們是中國來的嗎?」當官的團友聽了這句話,登時不悅。「北京來的,你到過北京沒有?」「到過,在你們中國國慶的時候。」團長終於怒火難遏,拂袖而去。年輕的售貨員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呆呆的站在那裏,不知所措。

以上情節,似曾相識,一位本地政治紅人在他的專欄寫過,亦將此作為「人心尚未回歸」的明證。

北京朋友目擊此事,向我述說了箇中細節。他沒有說明訪問團官員級別有多高,若然他們將「感性認識」回去匯報:香港人根本不當自己是中國人,不當國慶是自己是國慶。親身經歷,說服力當然十足。

「人心當未回歸呀!香港要普選,有怎樣的選民,就有怎樣的政府,萬一選出連國慶都不承認的特首怎麼辦?如果處處與中央對抗,甚至反中亂港的,麻煩就更大了。除非人心已經回歸,港人都愛國愛港,普選還是遲一步再談吧!現在的首要任務,是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順着阿爺的思路,再加上本地極端保守的既得益者加鹽加醋推波助瀾,革命屬性還未改變的執政黨,豈會不提高警惕,把安全系數提得有多高便多高。

吳邦國委員長說「中央給你多少權,特區就有多少權」,胡錦濤主席重申「一國是兩制的前提」, 「先經濟民生後政治民主」,同出一轍,都是基於對港人的「人心」仍不信任,還是要重重設限,處處提防。

「六四」後去國的許家屯,日前接受媒體訪問,說得更白:香港是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這個高度有多高,看你們有多愛國愛港。許老十多二十年生活在西方世界,被視為思想開放,但當權者那種人治色彩,沒有客觀標準的隨心所欲,仍然根深柢固,何况是深宮高牆的中央領導。

文明現代化的標準,不是高樓大廈,不是人均收入,更不是外匯存底,而是當權者如何看待多元,如何接受異議,如何容忍挑戰。香港能否有真正普及而平等的選舉,才是「一個兩制」是否真正成功落實的指標,也是中國是否真正文明和現代化的指標。

明報 2007-07-05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