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September 2006

美好的時光

馬家輝寫了幾天青文,勾起我青年時代的回憶。文人辦報已成絕響。開書局讀書人本應做得來,但終究還是捱不下去,可見在香港,要做點帶有理想色彩的事業,是何等艱難。

離別總是傷感的,但陪伴著整代文藝青年成長的青文,以這樣一種冷清的方式話別,更覺悽然。馬家輝成了她唯一最後的顧客,也及時拍下一幀拆招牌「遺照」,總算為香港文學史留下一點可尋的片段。

畢業後當個窮編輯,青文成了我的精神樂園。午後,總會走上那窄長的樓梯。台灣的陳映真、黃春明,大陸的劉賓雁、戴厚英,成了認識神秘的大陸、陌生的台灣的啟蒙老師,思索著誰來經理中國。

青文是青年文學獎的朋友搞起來的,聞說出現過不少紛爭恩怨,股權易手,股東換人,但對於讀者,青文還是青文。後來啃大理論馬國明老闆的曙光書店加入,到青文的,更多了學院的朋友。

說起文獎,二十多年前報告文學獲獎,純屬偶然。八一年底,中大的陳文(現在的陳韜文教授)組織了我們一幫學生報同學,採訪青少年聖誕新年騷動。那時,陳文對油脂少年行為文化研究,早開先河。他指揮調度,讓我們能目擊兩次騷亂過程,立體地掌握事情的因由,追蹤報道,多角度分析,讓初生之犢,深深領悟到什麼才是有水準的深度採訪。

專題文章後來在李怡先生的《七十年代》發表,大獲好評。忘記了哪位文獎朋友游說我們參加報告文學比賽。文章是我和邱誠武(現《香港經濟日報》高層)合作寫的,我對參賽並不熱中,半推半就,主要由邱誠武改好,投稿去也。

這篇《中區騷動目擊記》,後來被收錄在幾本研究青少年和香港文化的書?。新聞是歷史的初稿,是非常真實的。

一起搞活動的大學同學,坦誠純真,有理念堅持無利益糾葛。四分一世紀過去,至今仍是要好的朋友。昔日美好的時光,歷歷在目。

2006-09-16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