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October 2007

印印腳博物館

「世界文明瑰寶——大英博物館藏珍展」,星期天,藝術館售票處竟然排起長長的人龍,拖男帶女,有老有少,單從表面看,香港似乎存在一群恆常的文化藝術消費者,樂觀主義者可能認為, 「西九」他日落成,不愁沒有本地市場。

但進場觀察,發現並不完全是這回事。場內小孩特多,孩子不絕提問,爸媽也忙着解釋展品的內容,喧嘩嘈雜。如果真的是希望了解展品的歷史緣由,吵一點還不要緊,但有些小朋友拿着學校的工作紙,在展品的說明裏找「關鍵詞」,爸媽也着緊地替他找,還喋喋不休的傳授「關鍵詞」攻略,找到了,填在工作紙上,填完了,任務完成,馬上撤退。

這種參觀博物館的方法和態度,我不知是否全世界獨有。形式主義的走過場,課堂也算走出了校園,老師算做了通識教育,藝術博物館的入場人數也算是有所增加,皆大歡喜。孩子把參觀當成填充功課,即使看過了展品,填對了答案,他們對歷史文化藝術的品味和知識,究竟有何裨益?。

展覽場館喧鬧擠擁,當然會影響欣賞的興致,但說到壞了品味,遠不及在場的工作人員。有兩位穿西裝「實Q」模樣的男士,高談闊論剛才如何制止不守規矩的參觀者: 「咩呀!總之佢唔啱,我跟足規矩做,驚佢呀?」面露得意之色,興奮之情,以為這裏不是藝術館,而是旺角砵蘭街。
參觀完了,經過門口的小賣部,也讓你歎為觀止。售貨的是一位穿牛仔褲T恤的中年漢,賣的是「不幸的木乃伊」蓋板形的筆盒、羅塞達古埃及文石碑紙鎮等紀念品,還有一些與展覽有關的書籍。無可否認,紀念品造型精緻,頗有吸引力。

但那售貨的中年漢,大模廝樣的坐在那裏,攤開雙手,不停印腳,眼神飄忽,喃喃自語: 「呢個二十三,嗰個四十八。」一邊講,腳仍是印個天荒地老石爛海枯,使人覺得,這裏不是藝術館,而是街頭小販的走鬼檔,只欠了「埋嚟睇埋嚟揀,唔買就走寶」的叫賣聲。

聞說歐美的博物館,連「實Q」都對藝術品的內容都講得兩嘴。如果「西九」的藝術館歌劇院博物館開幕,我憂慮的不是參觀人數,而是擔心變成一個大大聲印印腳博物館。

2007-10-11

No comments: